随着国际海事组织环保新规提出更高要求,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业发展的刚性需求。这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的重要赛道,清洁船用燃料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
近日,“淮河能源启航”轮顺利离泊,标志着上海洋山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完成了第100船次LNG保税加注船的装船任务。
洋山“能源岛”的这一幕,是申能集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缩影。澎湃新闻获悉,近年来,申能集团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高效利用,持续推动保税LNG资源落实、反输装船、新船气试、绿色甲醇燃料等核心业务创新拓展,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夯实LNG保供“底气”
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对丰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强化航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辐射力具有重要意义。截至当前,上海港国际船舶已累计从洋山装载保税LNG约4.5亿方。
作为申能集团旗下重要能源企业,上海燃气在天然气生产运行统一调度管理方面承担核心职责。
据申能方面介绍,面对上海港巨大的LNG需求,上海燃气通过对各类天然气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调配,充分发挥在产、供、储、销全链条中的关键作用。
资源采购方面,上海燃气与上游供应商紧密合作,确保了充足的LNG供应;生产运行调度方面,上海燃气加强与系统单位的合作与协调,共同构建了完善的天然气生产运行调度体系,通过调度优化,确保加注任务顺利、稳定。
在用气高峰期,LNG船期密集,上海燃气通过与上游资源供应商沟通,适当调整LNG窗口期,为加注创造有利条件。为适应保税加注对天然气气质的要求,上海燃气、上海LNG和上港能服洽商建立天然气组分测算、通知、跟踪、沟通、调整机制,确保LNG气质符合船用发动机要求。
上海燃气相关人士介绍,未来,围绕解决新阶段上海天然气“够不够”“绿不绿”“贵不贵”问题,该公司还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持续为绿色航运水平提升和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赋能增效。
反输装船、新船气试,护航绿色航运
据澎湃新闻了解,2024年,申能所属的上海LNG公司年内共完成58船次LNG保税加注船的装船任务,加注船次数为年度全国之最。
早在2021年,为了让体型较小的LNG加注船顺利靠泊洋山接收站,上海LNG公司便开始对码头实施反输改造,新增靠船桩和靠泊护舷,并于2022年3月完成首船加注装船。自此,上海港正式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
为实现更快速率的装船服务,上海LNG于2023年决定对码头反输装置实施扩容改造。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克服了建国以来上海最强台风“贝碧嘉”的正面袭击、接连而至的“普拉桑”台风的连续考验,以及仅有两周的施工窗口期等困难后,2024年9月底,接收站扩容改造完成,加注速率提升至原来的10倍。
新船气试是LNG运输船投入运营前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船舶的性能和安全。
2012年10月,从“国船国造、国货国运”的落地项目——“申海号”开始,上海LNG公司在洋山接收站积极拓展新船气试非传统业务,完成了首艘“申海号”的气试工作,为我国摘下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做出重要贡献。此后,气试业务逐步成为接收站内与日常LNG接卸一样的常规工作。
2024年,上海LNG完成10艘LNG新船气试,合作伙伴涵盖其长期合作的沪东造船厂和新拓展的江南造船厂。这些船舶有的奔走于全国各地的港口,肩负着国内LNG运输的重任;有的远赴重洋,前往海外港口履行航运使命。通过提供LNG运输船气试服务,上海LNG等企业与国内清洁能源航运产业链协同发展。
绿色甲醇需求升温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航运业越来越青睐绿色甲醇等新燃料替代传统的重油燃料。作为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港口,预计到2030年,上海港绿色甲醇加注需求量可达每年40万至50万吨。
2024年9月,申能集团、城投集团、华谊集团、上港集团等多家企业签署协议,标志着上海本地绿色甲醇项目正式启动。申能集团作为产业链牵头方,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协同优势,积极整合上下游资源。
依托城投集团旗下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湿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申能集团旗下申能环境位于金山现代农业园区的松林生态养猪场沼气提纯等项目,将上海市域内的沼气分离提纯制成可再生的绿色生物天然气,这些生物天然气最终将汇入上海燃气管网。上海燃气管网实现分散绿色生物天然气资源点互联互通,整合资源的同时减少物流运输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位于金山松林的申能生物质天然气项目
在天然气用户终端,申能环境会同华谊集团通过BOO方式建设10万吨甲醇生产装置,依托上海化工区华谊集团在建的醋酸项目,将生物天然气转化为绿色甲醇,形成了上海市本地产能。
申能集团表示,将持续赋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上海2030年实现上海港液化天然气加注能力突破100万立方米、绿色甲醇及生物燃料加注能力突破100万吨的“双百”目标贡献力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