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消协:国补消费市场活跃,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

  • 资讯
  • 2025-02-06 11:02:08
  • 8

2月6日,中消协发布 “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并进行投诉热点分析,发布典型案例。分析显示,2024年,其中一个消费者投诉热点涉及商家落实国补政策不规范。分析提出,国补消费市场活跃,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

中消协:国补消费市场活跃,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

分析指出,国家补贴政策的初衷是让利于民、促进消费,但部分商家和平台的不当行为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背离了政策初衷。

一是商家涨价“套取”补贴。一些商家在补贴前先抬高价格,再用国补优惠吸引消费者,消费者质疑补贴被商家或平台截留。

二是使用国补后不给予价保。消费者购买了国补商品后发现价格大幅下降,要求补差价但被商家以“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为由拒绝。

三是商家原因导致消费者国补资格丧失。商家未按承诺时间发货,或者以库存不足为由强制取消订单,导致消费者国补资格丧失。

案例显示,消费者马先生称其于2024年12月16日,在某平台某品牌自营旗舰店支付8599元(原价为8999元,使用400元国家补贴)购买了一部手机。12月22日发现同款手机在其购买价格基础上降价700元,消费者按照平台客服要求重新下单比价价格为7899元(原价为8999元,使用400元国家补贴和700元平台优惠券)。消费者要求价保,但平台以新订单使用了400元国补为由,只支持价保300元。消费者投诉后,该公司通过消协315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了和解,在已价保300元基础上,另行补偿消费者400元差价。

消协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补贴政策细则,细化国补商品的价格计算规则,防止商家虚高定价或通过涨价等方式套补侵害消费者利益。监管部门可重点加强对补贴商品价格的检测,对参与国补商品的价格波动进行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异常涨价行为。平台应当建立完善售后保障机制,明确国补价保政策。同时,建立补贴名额恢复机制,对于未实际完成交易的订单,应当自动返还消费者补贴名额。让补贴真正惠及消费者,有效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