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金融数据实现 " 开门红 "。
央行日前披露 1 月金融数据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 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 5.13 万亿元,社融增量创下 7.06 万亿元纪录,贷款规模表现亮眼。1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 8.7%,增速较上月末有所回落,主要受到非银存款增速放缓拖累。
业内人士指出,1 月政策发力、银行积极投放等多因素作用下,企业信贷需求较强,推动信贷规模多增,但与此同时,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少增。此外,非银存款流失拖累了 M2 增速表现。
居民信贷需求仍疲弱
央行数据显示,1 月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 5.13 万亿元(含对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多 2100 亿元,规模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
分部门看,1 月住户贷款增加 4438 亿元,同比少增 5363 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在高基数下同比多增 9200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 2800 亿元、1500 亿元。
1 月贷款实现同比多增,主要受企业贷款拉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 1500 亿元,主要得益于房地产融资 " 白名单 " 项目的贷款拨付速度加快,推动银行进一步加大了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力度。与此同时,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增长 2800 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前期金融领域的 " 挤水分 " 效应逐渐减弱。
这是否意味着企业融资需求显著修复?多位商业银行人士表示,1 月信贷数据表现良好,但其中也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春节前,企业通常会集中进行供应链结算、项目进度款支付以及员工薪酬和奖金的发放,这些用款需求在 1 月集中释放。预计 2 月的用款需求相比去年同期可能会有所下降。
华西证券分析师肖金川认为,企业贷款同比大增,目前来看供给因素或占据主导。一方面,央行在去年年底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或增加金融机构年初的信贷额度;另一方面,银行追求早投放、早收益,年初倾向于多投放。1 月信贷 " 开门红 " 多由供给端推动,年初银行放贷意愿较强,可能会透支后续部分信贷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1 月份,居民信贷需求整体表现仍疲软,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少增。
数据显示,1 月居民贷款同比少增 5363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 497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4935 亿元,分别同比少增 4025 亿元和 1337 亿元。进一步拆解细分项来看,1 月居民新增中长期消费贷 2970 亿元,同比小幅下降 98 亿元;新增中长期经营贷 744 亿元,同比下降 2369 亿元。
对于居民中长期贷款疲弱,肖金川认为,一是地产日均销售基本持平去年同期,相应地居民中长期消费贷(主要是房贷)也基本持平于去年同期;二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可能明显压低了居民的经营贷需求。
短贷方面,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新发和存量房贷利率利差大幅收窄下,居民按揭早偿率相比去年同期继续下降,但考虑到春节奖金集中发放,季节性因素影响下,对零售贷款投放形成一定压力。
非银存款流失拖累 M2 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1 月末,M2 余额 297.63 万亿元,同比增长 8.7%,增速较上月末有所回落。这一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非银存款的持续流失。
分部门来看,1 月份,企业存款下降 2060 亿元,同比多减 1.35 万亿元,居民存款新增 5.52 万亿元,同比多增 2.99 万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少增 5280 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 1.11 万亿元,同比多减 1.66 万亿元。
企业存款同比多减,居民存款同比多增,显示 1 月份企业存款向居民存款转移。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指出,主要是企业在节前集中发放奖金、结清工资,导致存款向居民部门转移。
就非银存款出现大幅少增,浙商证券团队认为,自 2024 年 11 月底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发布以来,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受到引导下行,非银存款短期或挤出,预计该负面影响仍将延续。此外,政府债券发行加快但财政支出进度相对较慢,也对数据形成一定影响。
刘郁认为,存款持续流失带来银行负债端压力加大,叠加监管预期偏紧,因而在回购市场上,银行融出资金大幅下滑,从去年底的每日 4 万亿 ~5 万亿元大幅下降至 1.5 万亿元附近。
银行负债端压力的加大,使得资金市场利率出现上行趋势。Wind 数据显示,上周(2 月 10 日~14 日)1 个月、3 个月、6 个月、9 个月和 1 年期 AAA 同业存单收益率分别上行 23BP、19BP、15BP、16BP 和 13BP。
市场认为 1 月金融数据虽然展现出一定回暖,但也要注意其中的挑战。肖金川称,不变的方面有三个:一是居民贷款仍然相对较弱,主要是经营贷需求下降,短期消费贷需求疲软;二是社融增量主要由政府债贡献;三是非银存款延续大幅下降。
浙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超认为,需辩证看待 1 月金融数据表现,金融数据年初的季节性特征鲜明,叠加今年与去年的春节错位,2 月非春节月份,信贷、社融、M1 增速大概率均有所回落,阶段性演绎后,未来持续性仍看需求侧政策发力效果。
" 展望后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持续推动信贷和社融稳定增长。"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1 月金融数据 " 开门红 " 后,可持续性或成为政策关注重点。央行在 2024 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度重申 "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并表示 " 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后续,货币政策或密切关注国内信用环境,并根据经济、金融数据的表现来调整政策工具,以实现全年经济主要目标。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