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媒体:应对老年违法犯罪,不是调整处罚年龄这么简单

  • 情感
  • 2025-02-21 18:28:08
  • 9

据澎 · 湃新闻报道,近日,江苏南通,70 岁房东在出租房内猥亵女子,但是因为房东年龄超过 70 周岁,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不予执行行政拘留 7 日的处罚。此外,前几天,上海一 70 多岁董事长猥亵面试女子,因超 70 周岁未予执行行政拘留;2024 年,湖南邵阳一 93 岁强奸犯被判 15 年有期徒刑,因 " 生活不能自理 ",当地看守所拒绝收押,法院对其暂予监外执行。

(图源:大河报)

三起案件接连发生引发公众思考:年龄大就可以躲过法律惩罚了吗?甚至有网友质疑:"70 岁 " 会不会被一些老人视作 " 挡箭牌 "?免去老年人的牢狱之灾,会不会加剧老年人违法现象?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七十周岁以上者,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而现在,不少人觉得,应该调整二十年前的法律规定,提高老年人的处罚年龄。

(图源:视觉中国)

从法律角度来说,刑罚有两个目的,一是处罚犯罪,让违法犯罪者得到作恶的报应,二是预防犯罪,包括预防 " 尚未犯罪的人开始犯罪 " 和 " 已经犯罪的人再次犯罪 "。在最近网友热议的三起大龄违法犯罪案件中,老人因年龄较大,免除了原本应有的处罚,这在大众看来,坏人作恶没有受到恶果,更难以警告其他人不要违法犯罪。

网友的义愤填膺可以理解,他们对法律调整的建议,正是出于朴素的正义观念,想让违法犯罪者受到相应的惩罚。在法律上,对 70 岁以上的老人免除行政拘留处罚,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关怀,然而,如果法律没有锋利的爪牙,就难以起到威慑作用。有时候,对于违法者的宽容,就是对受害者的残忍,也是对其它潜在违法犯罪的默许。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大众建议调整现有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 78.6 岁,而在 2005 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2.95 岁,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技术发展,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2023 年底,全国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1676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4%,由此可以推测不能执行行政拘留的人口基数之大。如果没有贴切的法律管理,可能会造成法治缺口。

网友期待调整老年人的处罚年龄线,是对公平正义的期许,也是对法治社会的期待。只不过,法律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对老年违法犯罪者的惩罚,不只是改变年龄规定的问题,更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

老年人群体中,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的不在少数,在关押期间,会增加司法系统的负担,尤其是医疗和护理成本。一些健康状况不佳的老年人,或许不能配合正常的改造工作,执法人员的工作精力,被消耗在大龄违法犯罪者的管理上,纳税人的税款,反倒用来给犯罪分子养老,很难说是惩罚了犯罪分子还是惩罚了社会。

单纯地主张提高老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惩罚效果,这背后的根源,在于老年违法犯罪者如何管理。司法系统的进步和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年人违法犯罪怎么找到合适的惩罚方式,怎样在法律框架内灵活应对,怎样实现个案正义,有待相关部门探索。让大龄违法犯罪者得到法律制裁,光靠理想化的冲动还不够,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公平与正义得到保障。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