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直通部委 | 中央财办:农村移风易俗要避免“一刀切” 教育部:确保研招公平公正科学

  • 汽车
  • 2025-02-24 20:08:09
  • 4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中央财办:农村移风易俗要避免“一刀切”硬干蛮干

2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介绍,一号文件对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关键是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到位,把道理讲清楚,既要坚决对不良风气说不,又要帮着农民想出路、找办法。比如,针对高额彩礼问题,要结合实际拿出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也要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需要强调的是,群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转变需要有个过程,农村移风易俗要避免用急风骤雨、“一刀切”的办法硬干蛮干,而是要常抓不懈、绵绵用力,德润人心、化风成俗。

去年PM2.5浓度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

生态环境部2月24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表示,2024年全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三项约束性指标都优于年度目标,全国PM2.5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初步成效。他称,根据最新预测结果显示,今年全国及重点区域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少,大气污染扩散条件相对不利。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受秋冬季供暖导致污染排放增加、气象条件相对不利等因素影响,重污染天数比率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

最高法:跨境电诈集团首要分子被顶格判处无期徒刑

据最高人民法院2月24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公布7件人民法院审结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其中2件案件中,4名跨境电诈集团首要分子均被依法顶格判处无期徒刑。最高法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多发高发,犯罪形势严峻复杂,呈现跨境化、链条化、暴力化新特点,衍生偷越国(边)境、非法拘禁等一系列犯罪活动,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法院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严惩为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组织人员偷越国(边)境的“蛇头”,严惩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人员,严惩再犯、惯犯,明确释放从重惩治的强烈信号。

最高检:去年1-11月检察办理公益诉讼案超14万件

2月24日,最高检举行“公益保护的中国方案”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会上介绍,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始终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持续推动完善公益诉讼制度,1至11月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4万余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3万余件,民事公益诉讼1万余件。在个人信息保护及反电信网络诈骗领域,聚焦旅行社、快递、医疗机构、房产中介等泄露个人信息以及互联网企业违规收集、获取个人信息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办案4848件。

两部门:继续支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据财政部网站2月24日消息,财政部和和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称,2025年继续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两部门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三区四带”重点生态地区为核心,聚焦生态区位重要、生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人居环境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重点遴选相对集中连片、修复理念先进、工作基础好、典型代表性强、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项目,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不得包括以下内容:不符合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红线等国家管控要求的项目;有明确修复责任主体的项目;已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广场、雕塑、“堆大户”“造盆景”、政绩工程等建设;审计、督察发现问题未有效整改的项目。

生态环境部:我国首次发布国内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国内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将用于各行业产品核算电力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碳足迹。碳足迹因子是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电力碳足迹因子具有基础能源属性,是核算各类中下游产品碳足迹的必要前提。此前,国外数据库的中国默认电力碳足迹因子数值滞后且偏高,未能体现我国近年来电力转型带来的绿色低碳贡献。此次研究发布符合我国实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既填补了国内数据空白、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又推动了我国碳足迹管理和数据与国际衔接,夯实了开展碳足迹核算的基础。

去年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比上年增长5.9%

自然资源部2月24日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达到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去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1829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三成。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以修正总吨计的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邮轮旅游热度高涨,海洋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9.2%。

今年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正式启动,涉及人工智能等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2月24日消息,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2025年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正式启动,涉及公共数据、企业数据、金融数据、科学数据等类别,覆盖数据生产、存储、计算、流通、安全等环节。今年首次将数据资源开发中人工智能的投入情况和应用成效纳入统计调查范围。这也是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实施的第一个部门统计调查制度。

教育部发布研考国家线:确保复试录取公平公正科学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部署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严格执行政策,严守工作纪律,规范录取行为,强化监督管理,优化考生服务,确保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科学。2月24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根据《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报考本单位的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