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京沪之间⑥|“国际数字之都”基石:包容

  • 资讯
  • 2025-01-13 11:26:14
  • 1

【编者的话】

京沪之间⑥|“国际数字之都”基石:包容

“在北京,看上海”,“澎湃下午茶/京沪之间”系列于2024年5月17日正式启动。“京沪之间”旨在解析中央政策,探讨上海思路。

第一场研讨会,畅谈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上海战略。第二场研讨会,聚焦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三场研讨会,关注科技金融。第四场研讨会,讨论新税制与新业态。第五场研讨会,探析什么是高质量孵化器。第六场研讨会,讨论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与上海建设国际数字之都。

第六场研讨会,邀请了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发展规划处处长王晓冬,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与理论国际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张向宏,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赛智时代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CEO赵刚,上海市数商协会秘书长、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卢勇。

以下是“京沪之间”第六场研讨会最后一篇文章。

“每次去上海,真的非常感动。有一帮沪商特别厉害,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探索,而不是习惯于观望有什么文件,这事儿能不能做。上海人的习惯是,美国是这样,香港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试一试?一定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主要起草专家之一、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与理论国际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张向宏感慨道,“数据这件事太新,如果这些人没有积极性,这件事难度就更大。”

2014年5月14日,上海率先实行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从医院床位信息到候诊人数信息,从挖路、占路、封路信息到停车场库及路侧车位信息,28个市级政府部门190项数据内容成为重点开放对象。这10年,上海都做了些什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9月21日发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接下来还能做什么?如何利用“先行先试”探索出的中国方案,带动区域发展?如何在开放创新中树立世界标杆?

2024年年底,“澎湃下午茶/京沪之间”第六期在澎湃新闻新的驻北京办公室举行。四位专家一起探讨上海如何建设国际数字之都。

“一张网”的表率

“上海在数据与技术研发,以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真的是做出了巨大努力,笃定前行,现在上海全市在做数据上链,就是全市‘一张网’。力度确实很大。”张向宏认为,上海推进数据要素流动有几方面非常突出。

第一,立法。《上海市数据条例》是第一部数据领域的综合性地方法规。

第二,数据资产探索。“以上海数交所为代表的一批机构,做得非常好,” 张向宏说,“这次参加数据资产管理上海峰会,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七点半,座无虚席,也没有人退场。”

第三,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有三种方式,其中,集中统一授权模式,以上海为代表。上海机制叫做“一局、一中心、一公司”,即一个数据局、一个大数据中心、一个上海数据集团。上海在这方面,已经起到表率作用。

“这段时间我着重做数据基础设施,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党中央的部署能否具体落到实地,上海就是非常重要的表率。” 张向宏强调,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要勠力同心。

包容是基础

上海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张向宏提出三个努力的方向。

第一,要更加包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仍不明确。很多技术要留下实验空间。

第二,要鼓励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不是调动一个企业、一个中心的积极性,而是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上海现在的“一局、一中心、一公司”并没有把所有上海市的公共数据都拿到。“理论上也不可能拿到,永远都拿不到。所以,把宝压到一个公司里面,风险会很大。”张向宏认为,浙江分散授权的模式,也可以试一下,从省到市、到县,浙江有十几个县开始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第三,上海在“先行先试”方面,还要有更宽容的态度。上海第一个提出数商概念,“这是非常厉害的”。“在全国80多个数交所里面,个人认为上海做得是最好的。” 张向宏提出,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数商的保护、数据产业的发展、数据交易的先行先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上海要有更大的宽容度,鼓励进一步探索。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赛智时代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CEO赵刚认为,上海一定要在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承担“先行先试”的先锋作用,打造更多中国方案。“比如,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的角度,在个人数据的托管、运营等角度,要敢于探索,步子再放大一点。”

跳出上海看数据开放利用

“排头兵”“龙头”不能只顾自己跑得快。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发展规划处处长王晓冬提出,上海做好本地区工作的时候,要服务好国家区域战略,就是长三角三省一市融合发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开发利用,包括数字之都建设、区块链制度建设,要跳出上海,把长三角一体化带动起来,形成辐射效应。这是上海的优势所在。

关于数据跨境流通的问题,王晓冬表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水平安全要统筹起来。安全风险还是要作为相当长时间的重要红线,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能说发展就不要安全。但是,“数据既然可以开放给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也是一样的”。

跨境流动是双向的。“美国有长臂管辖,我们一致倡导跨境数据应该形成长臂保护,就像公民出境之后,安全问题可以找大使馆,公民的保护也有国际公约,接入相关协议后,应该把这条作为重要的中国主张。” 王晓冬建议。

赵刚也认为,还是要进一步加大开放。“中国方案代表要走出去,要成为世界标杆,上海要大胆。”他特别关注上海临港数据跨境,“更希望看到的是上海打造出中国外向型数字产业发展的标杆,打造出中国数据跨境流动实验区的标杆”:数据产业发展、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流通的过程中,真正流通的中国方案是什么?跨境流动实验区究竟该怎么探索出来?现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已经进来了,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跨境电商过程中,数据产业国际数据空间的部署过程中,标杆是什么?

服务中国企业“出海”

上海市数商协会秘书长、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卢勇说,依托上海的经济地位以及全球使命,有非常多工作可以做。比方说,“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很多企业“出海”的需求。伴随而来的资金流、物流、人流、数据流,数据跨境是未来的重要挑战。“我们怎样用数据的方式赋能他们?”

目前大部分公共数据都局限在本地。在第四届全球数商大会上,上海数据集团牵头成立全国数据集团联盟,希望联合全国的数据集团形成合力,更好赋能跨省应用场景。

不过,未来公共数据的价值挖掘、开放、开发、利用,要更多考虑需求侧。只有需求真正明确,才可以真正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供给。

“上海任重道远,希望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数据局的带领下,顶级专家献计献策,为上海找到新的发展途径,”卢勇说,“我们非常愿意承担这方面的创新,上海在这方面有这样的动力,也有先天的优势。”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