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出生人口增加52万,中国出生人口逆转,什么信号?

  • 生活
  • 2025-01-17 11:52:06
  • 3

文 | 凯风

人口不是负担,而是生产力、消费力和创新力。

刚刚,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人口数据,2024 年 GDP 为 134.9 万亿,同比增长 5%,完成全年目标。

截至 2024 年年末,我国人口总量为 14.08 亿人,比上年末减少 139 万人。

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4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6.77 ‰,相比上年的 902 万人,增加 52 万人。

出生人口反弹,打破了 2017 年以来的连续下降纪录,出生率回到 2022 年水平。

这一形势,是短期反弹,还是长期逆转?

01

出生人口为何突然逆转?

早在年初,我们就曾预测,2024 年中国出生人口将会守住 900 万大关,大概率会出现反弹。

出生人口大增 52 万人,整体生育水平回到 2022 年,人口走势超出预期。

其一,后疫情时代的生育补偿效应,但这是阶段性短期因素。

疫情期间,不少人推迟了婚育计划。随着疫情远去,2023 年成了补偿性结婚的高峰,当年结婚对数大增 10% 以上。

一般而言,怀胎 9 月,结婚日期与生育周期存在时滞。今年的出生人口,多数由去年的结婚人数决定。

2023 年是结婚小高峰,部分转化为 2024 年的生育波峰,带动出生人口回暖。

但是,与报复性消费一样,婚育补偿性效应不会持续太久,最终都会回到基本面的制约。

2024 年结婚人数重回下降轨道,就是回归的信号。

其二,龙年偏好,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国家,都有这一特征,也是短期因素。

龙在中国有着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国人就以 " 龙的传人 " 自居,而家长更以 " 望子成龙 " 为期许。

韩国 2024 年出生人口首次逆转,打破了 "8 连跌 " 记录,背后既有补贴发钱的因素,但也不无龙年生育偏好的托举。

其三,刺激生育上升到国家层面,生育补贴、产假制度与房价回落形成共振效应。

从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内陆地区,纷纷出台政策补贴生育、鼓励延长婚育假期、保障房政策向多孩家庭倾斜等等。

同时,房地产迎来历史性转折点," 高房价 " 被视为阻碍生育的 " 新三座大山 " 之首,如今随着房价回落,生育压力有所缓解。

一旦这些利好因素形成合力,不管能不能带动生育真正逆转,至少能缓解持续下降的势头。

因此,目前只是阶段性反弹,想要长期逆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2

发钱刺激生育,要来了?

去年下半年,市场一度热议N 万亿刺激生育,虽然最终未能落地,但 " 生育补贴 " 的推而广之,可谓势在必行。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而去年重要改革文件和国办印发的生育文件,均直接提及" 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

在此之前,全国已有数十个地市出台生育补贴政策。力度最大的当属湖北天门,在当地生育二孩、三孩家庭,最高可分别享受 9.63 万元、16.51 万元补助。

砸钱之后,出生人口大幅反弹。2024 年天门出生人口大幅增加 17%,在全国可谓一骑绝尘。

几万元补贴对于大城市或许九牛一毛,但对于中小城市相当于不少人一年的收入。

因此,有论者提出了" 小城市生娃,大城市拼命抢人、拼经济 "的论断。

无论如何,发钱刺激生育,用真金白银改善边际生育意愿,有望成为全国性政策。

03

发钱刺激生育,有没有用?

在国际上,发钱补贴生育的不在少数,人口危机最为严峻的韩国、日本力度是最大的。

韩国出生人口 "9 连跌 " 之后的反弹,就被视为政府拼命 " 砸钱 "的结果。

在韩国,1 岁以下婴儿父母每月可获 100 万韩元补贴(约 5000 元人民币),1 至 2 岁幼儿父母,每月可获 50 万韩元补贴。

韩国第三大城市仁川市,更是推出 "1 亿 +idream" 政策,本地幼儿从出生到 18 岁,可以累计获得 1 亿韩元(约合 55 万元)资金支持。

日本官方曾将人口危机视为 " 国难当头 ",早在 10 多年前就开始 " 砸钱 " 自救,千方百计催生。

在日本,新婚夫妇可获得最高 60 万日元补贴,男性陪产育儿假 30.4 周为全球之最,而 0-3 岁儿童每人每月可享 1.5 万日元补贴。

虽然老龄化极其严重,日本总人口连续 10 多年持续减少,但出生率下降幅度开始放缓。

一个冷知识,日本人口形势严峻,人口危机持续了 30 多年,但出生率仍不是倒数第一。

但与北欧国家相比,东亚的补贴力度还是不够。

数据显示,北欧及法国近 10 年家庭福利支出占 GDP 比例约 3% 以上,东欧及中欧约为 2%,东亚地区仅约 1% 左右 .

当然,发钱并不能彻底扭转生育意愿。

生育率下滑是全球性现象,既有观念文化进步的因素,也有家庭原子化的症结,但也不乏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企带来的压力。

任何事情,做总比不做好,有刺激总比没刺激好,能对冲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以时间换空间,也是务实之举。

04

生育,正在成为地方 " 一把手工程 "。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构建 " 生育友好型社会 ",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各地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无论 " 政治站位 " 还是 " 一把手负总责 ",说明鼓励生育已经上升为 " 地方一把手工程 ",态度前所未有之积极,重要性前所未有之高。

这也意味着,我国已从 " 放开生育 " 全面转向 " 鼓励生育 ",完成从" 计划—放开—鼓励 "的历史性跨越。

遥想数十年前,生育曾经作为 " 一票否决 " 制度,带动政策严厉执行。

如今,鼓励生育再次成为 " 一把手工程 ",会否带动生育的强力反弹?

问题在于,鼓励生育比限制生育难太多了。

一刀切限制只有执行成本,可以 " 强制不生 ",但没法 " 强制生 ",鼓励生育却需要政策合力。

但要考虑到一点,在我国,任何一项事情,只有纳入政绩考核,才能形成强大的动员效应,让各级真正重视起来。

以 GDP 增长为核心的 " 政治锦标赛 " 如此,彻底激发了地方政府拼经济的热情。

鼓励生育,如果辅之以完善的考核制度,未必没有刺激之效。

鼓励生育为何越来越重要了?

中国仍有 14 亿人,人口总量全球数一数二,但问题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结构。

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关键要看年轻人的占比。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就难以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口,不仅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承压,就连房价也无从托底。

因此,刺激生育,关乎的不只是人口结构,更关乎稳定楼市、扩大消费、稳住就业、创新发展的未来。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