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企业法律培训方案

  • 国际
  • 2024-12-21 12:06:00
  • 20
一、企业法律顾问的重新认识 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决定了企业法律顾问必须在法律框架下保障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依法治企。根据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的明确规定,“企业法律顾问是指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专门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可见企业法律顾问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企业内部人员,二是专业人员。作为企业内部人员,企业法律顾问与非企业内部人员的外聘律师存在明显差别,而作为专业人员,企业法律顾问与公司律师虽然在执业范围方面大体一致,但在执业权利方面却又是差别明显。 (一)企业法律顾问与外聘律师 企业法律顾问既可由企业内部的专业法务人员担任,也可由外聘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与外聘律师相比较公司律师,很明显企业法律顾问在服务企业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应处理好企业法律顾问与外聘律师的关系。笔者以为应特别强调其互补性及互动性。 1. 互补性。在一般的企业内部事情的处理中,首先应突出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但即便是案件诉讼等对专业性有严格要求的事务处理过程中,也还是要充分重视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比如在证据的收集方面,外聘律师只能根据现成的证据去判断案件,但对哪些还应提交的证据却无从收集,而这一点却是企业法律顾问所能够很好完成的方面。 2. 互动性中国。外聘律师和企业法律顾问还应该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企业设立内部法律顾问的出发点之一从经济成本方面而言往往就是为了不请或少请外聘律师,但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企业内部法律顾问所起到的作用在于能够把整个企业的业务体系系统化,在处理法律纠纷时再与外聘律师联手,这样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企业法律顾问的优势在于对企业的各方面都,并对企业事务全面主动提供法律指导意见,外聘律师则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为了避免正面冲突,有时候内部律师要找外部律师去做领导的说服工作,体现出良好的互动作用。 二、企业法律顾问应走进企业日常管理――企业法律顾问角色的重新定位 企业法律顾问不同于外聘律师,在职责定位方面笔者比较认同这种观点,即“企业法律顾问”不只是法律工作者,不能完全等同于“律师”或者“法律工作者”,应视为职业经理人Professional Executive比较合适,属于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法律指导的地方很多,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并不只有合同审核,在企业战略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策划等,都有很大空间,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定位。 (一)企业法律顾问的职责不应仅仅是诉讼应对与合同审核 由于前面提到的定位问题,我们很多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内容都限于相对狭窄的范畴,大量的工作在充当“合同专家”、“救火队员”的角色。笔者以为,企业法律顾问定位在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去开展工作,将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企业法律顾问在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工作职责主要是围绕与企业运行有关的法律事务开展工作,包括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提出法律意见;合同审核,制定章程、规章制度及其他有关企业行为的规范性文件或法律文件;处理商标、专利等有关企业知识产权事务;处理企业诉讼、非诉讼工作;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及咨询等系列活动,应而并不仅仅是应对诉讼、合同审核等方面的应有职责,具体还应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1.企业权属管理。在企业股权、设立、改制等项工作中,企业法律顾问应及时提供意见及应用文本。 2.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企业法律顾问应指导完成纠纷协调,并开展政策研究,提供指导意见。 3.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法律顾问对包括企业名称、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进行管理,实施品牌规划,商标、专利有偿许可使用,寻求实现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发现。 4.企业对外投资把控。企业法律顾问应进行前期调查、方案策划,并参与谈判、文本制作。 5.企业内部制度管理。企业法律顾问应负责制订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并进行执行监督、培训指导。 三、企业法律职业制度的重构――兼合企业法律顾问与公司律师。通常而言,一个法治化的国度里往往都拥有一个成熟的法律职业阶层,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以及法学研究人员等,而要成为法律职业阶层的一员,都要通过统一的法律执业资格考试。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阶段的突破,即已于2002年废除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法律职业人员的统一司法考试。但对我国企业法律工作人员而言,却仍存在差别,这其中主要是不同准入门槛。笔者以为,企业法律工作人员是法律职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法律职业阶层队伍中占据重要比例,应符合法律职业阶层的统一准入门槛要求。 企业法律顾问与公司律师的最大区别在于执业权利不同,而造成这一不同的根源在于准入门槛――资格考试的要求不同,作为同样从事法律事务的职业人员,笔者以为就不应作出区分,建立统一的企业法律职业制度是客观现实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法律 风险 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大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舞台,同时也使中小企业面临更大挑战和风险,法律风险便是其主要的风险之一。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在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法律风险,为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机制,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管理机制,本文笔者就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谈一些看法。 一、中小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风险及其特点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未跟上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或者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企业法律风险贯穿企业始终,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法律风险分布的广泛性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所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法律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可以说企业法律风险可能发生在企业运营的所有领域和各个环节,企业法律风险分布的范围和企业风险分布的范围基本一致,贯穿企业从设立到清算的整个过程。 2.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的伴生性和转化性 法律风险产生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法律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必然还有其他风险存在,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相伴相生,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他们还相互转化,其他风险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引发法律风险,法律风险发生的后果也一定会导致其他风险的发生。 3.法律风险具有相对客观性 法律风险发生前提是违反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法律和合同是判断风险是否存在、风险后果是否严重的基本依据,因此和其他风险相比,法律风险具有相对客观性,不能依靠相关人员的主观判断。 (二)中小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经济实力薄弱,内部管理不健全,管理者素质相对较低,面临的风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小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1.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较低 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中小企业的从业者的知识水平、法律素养一般都不太高,一些从业人员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懂法或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决策时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不惜牺牲企业的利益,在经济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导致企业产生法律风险。有的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总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手段,包括利用竞争对手、恶意打压竞争对手,非法、变相剥夺劳动者权益等。有的企业不注意法律维权,比如由于企业的商标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及时注册自己的商标而被对手抢注,使自己遭受不该有的利益损失。 2.企业自身制度存在缺陷 企业自身制度缺陷、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和故意违法经营等因素也会导致产生法律风险。中小企业一般制度都不太健全,企业自身制度缺陷是导致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某些企业由于缺乏严格的法律审核程序或者法律审核把关不严,加之法律监督缺失,致使企业存在有法律漏洞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制度,企业在极大的法律风险中运营,危机重重。制度存在缺陷也导致,企业员工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也是企业存在内部法律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外部法律环境影响 法律环境不完善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一般可分为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公正和市场主体缺乏诚信三个方面。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走过了相当的历程,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有关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出台和修订。因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和修订,使企业原来合法或不违法的经济活动,有可能违反了新的法律法规,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同时有些地方政府行政权力膨胀导致的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泛滥、滥用自由裁量权,导致执法标准不一、执法不公平,也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中小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种类 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在设立过程中,企业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和计划,是否完全履行了义务,以及发起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 (二)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法律风险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有关资料表明70%以上的企业对合同的签订、审核、履约等环节缺乏严格的管理程序。有的企业为了提高效率,调动业务人员积极性,把业务合同章交给业务人员随身携带,签了合同也不审查,对合同文本也无备案管理制度。一些企业对合同履约过程缺乏严格控制和有效防范。这些企业在流动资金非常匮乏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仍高达40%以上,而且有70%以上的外欠款已长达两年以上,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三)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有的企业对商标有偿使用者缺乏有效监督,从而出了问题后殃及了商标所有者声誉。特别是有些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将注册商标交给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厂商使用,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既没有在商标局备案,也没有对产品质量进行依法监督。有的企业对技术秘密保护不力,使企业多年研制的科技成果化为乌有。这类风险往往由于企业专利意识不强或担心申报专利容易泄密,因此没有及时申报专利,而且也没有及时采取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等防范措施,由此产生法律风险。 (四)担保法律风险 一些中小企业只是顾及“关系户”的面子,未考虑担保对象的资信情况和还债能力就草草地为其担保。这种盲目担保的行为由于“关系户”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致使担保企业不得不承担连带责任,使好端端一个企业陷入困境。 (五)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会因为自身的不规范行为及外界的行为,可能受到工商、税务、环保等行政管制风险,各种侵权纠纷等法律风险。 三、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 只有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综合运用多种法律风险控制手段,才能有效地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1.加强法律宣传与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 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使广大员工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最新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法制宣传教育,使员工在合同的谈判、招投标文件的拟定、代表企业对外交往时清楚哪些内容是可以约定的,哪些内容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增强企业管理者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构建比较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有效地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2.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企业应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企业要进行全面法律风险调查,研究以往案例,发现和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确定法律风险点、风险源,梳理具体的风险清单,并进行归类。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损失范围等,对各类法律风险进行评分和分级排序,划分风险等级。 其次,在法律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控制和化解的制度和流程。重点从风险预警和防范入手。制订法律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预案机制以及补救方案,坚持对法律风险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以事后补救为辅,把企业的法律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再次,由于企业法律风险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应定期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不断改进、调整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以便企业更有效地防范法律风险。 3.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企业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招标投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全体员工的行为加以指引、规范和约束,把企业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活动的可预测性,把企业的法律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同时,企业还要严格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采取措施,狠抓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确保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得以执行,从而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4.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合同管理 在起草重大合同时,应依据有关法律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做到合同条款合法有效、齐全完备、具体明确,文字表达准确、严谨、规范,以避免合同纠纷发生 在审查合同时,细致入微地审查合同,及时纠正合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在履行过程中产生分歧和争议。 在合同履行阶段,应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确保合同权利的全部实现和合同义务的完全履行。 在合同验收阶段,应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验收,与合同约定不符的,坚决要求对方及时整改,采取补救措施;若对方拒不履行合同义务,企业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5.建立企业决策法律咨询制度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专职法务人员,但可以聘请法律顾问,或建立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和重大经济活动的法律咨询论证制度。重大经营决策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兴衰,企业在重大经营决策方面,应始终坚持决策实施前的法律咨询论证工作,让法律专家、律师参加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为企业提供咨询意见,起草、修改、审核有关文件、合同。确保重大经营决策有可靠的法律依据,保证重大经营决策在法律上是最佳方案,避免和防范经营决策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 企业 法律风险 防控 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运营及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稍不注意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应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现实中,企业因为忽视法律风险而导致破产的教训屡见不鲜,企业领导层在企业发展中要重视各类法律风险,建立先进的防范与管理体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把企业经营中出现法律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查看相关文献不难发现,有关企业风险及防控方面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考虑到这种情况,笔者分析了企业法律风险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列举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法。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根源 (一)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审视中小企业不难发现:许多员工法律素养较低;企业缺少自己的法律顾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依靠领导维持运转,不重视国家法律,私自实施违法乱纪行为,践踏法律底线。而部分企业面临较高风险的原因,正是人员投入不足,企业缺少固定的法律顾问,企业较少组织员工开展法律知识的培训等问题,这也导致企业员工对法律知识掌握不足。此外,企业投入法律事务方面的经费较少,按照惯例,企业要将其销售收入的1%用于法律事务方面,才能保证企业降低法律风险,而许多企业在法律事务方面的投入很难达到1%。[1] (二)以往的法律顾问制度不健全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把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实际工作中,虽然部分企业构建了法律顾问制度,却难免有法律顾问制度不满足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从实际情况看,许多企业聘请的法律顾问并非企业内部专业法律人员,而大多是从法律事务所聘请的。从外引入的人员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积极、责任意识不强。往往企业出现涉诉的情况时,法律顾问才会出现,使企业错过了事前防范法律风险的最佳时期。并且,企业聘请的法律顾问在实际工作中参与较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些重大决策的制定缺少法律顾问出席参会,导致决策有时会面临法律风险。从中可见,在当前大环境中,以往的法律顾问制度存有不足,不少企业在风险防范上做得还不到位。 (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上,针对的是企业财产和权益的保护,并确保交易的安全进行。笔者从中小企业调查问卷中发现:制定工作计划的企业的比例仅为17%;构建健全合同制度的企业的比例仅为13%;建立了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的同时又构建了完善的工业产权管理制度企业,其比例也只有26%。由此可见,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类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并不乐观。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防控方法 (一)树立全体职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当前部分企业法律防范能力欠缺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领导法律防范意识不高,其更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而不注重规范性建设,在日常运营中未树立依法运营的理念。因此,企业要想迎接市场的挑战,必须在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的同时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提高法律意识,切实认识到培养全体员工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性,将企业各管理人员组织起来,开展针对性的法律教育培训,提升这部分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步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维持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树立全体职工良好的法律风险防范执行意识 员工意识在法律风险防范过程中同样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管理者应多与员工开展沟通与交流,提倡员工融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要从多个领域,如财务与经营等领域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强化对风险核心部门的员工的法律培训力度,将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在有限范围内;而对于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在资金投入少,人才的配置短缺的现状下,管理者应组织全体员工融入法律风险防范团队中,让所有人员担负起法律风险防范的责任,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三)建立健全的法律顾问制度 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重心应该主要在事前防范与事中控制两个阶段,再配合事后法律补救。企业配置了法律顾问后,将逐步转变以往的事后补救为主的现状,形成事前防范为主的工作模式。当企业开展各项重要决策时,一定要从技术与经济层面进行充分的考虑,预估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严格依照法律程序,推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审核工作,建立起涵盖企业全部运营过程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在运营中,构建起法律顾问制度,重视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法律培训工作;同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定制法律风险问责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事先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升防范水平,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使其投入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中。此外,[2]一些规模企业要配置相应的法律顾问,引入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在所辖企业中建立健全的法律顾问制度。 (四)构建与企业发展相匹的治理结构,健全法律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 企业内部要构建起权力制衡与权利分离原则,建立相互合作与约束的组织结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合理的组织形式;企业要构建明确的产权制度,考虑自身实际,引入专业管理人才,使其融入企业事务管理中;企业要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搭建企业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按照企业规章制度,O置企业的各个机构。此外,企业在构建、完善的组织过程中,还要编制相匹配的制度,使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处理好各自的关系。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组织形式,能有效规避法律风险,保障企业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强化评估、辨认、控制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辨认工作要由外部法律顾问及企业内部法律顾问一同开展。内部法律顾问熟悉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外部法律顾问在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经验上比较丰富,双方的交叉协作能充分检查、过滤企业将要面对的各种法律风险问题,并制定最优的解决方案。法律风险辨认工作需要由法律事务部门及所有业务部门责任人共同出席,结合企业当年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大体情况,根据企业存在的内部与外部法律风险,实施分析辨认。法律风险的评估工作要求法律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并划分不同等级的法律风险。在法律风险体系中,企业还应构建专门的法律风险监督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平行,受企业管理层的统一领导。法律风险监督部门开展监督工作,要定期以书面的形式上交报告,接着由企业管理层与法律事务部门商讨,做出后续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 三、结语 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有助于企业提高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必须引起每一位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国际竞争也在逐步加剧的当今时代,全球法律风险问题逐渐增多,并朝着越来越复杂、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企业在这种环境中要想稳定发展,务必切实认识到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身实际,真正落实行动去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采取下述几种策略:提高全体员工法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对法律风险的评估、辨认及控制等。企业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为服务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在企业运行当中,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能够推动企业的稳定、持久发展。 (作者单位为天津地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 法律风险 类型 管理策略 “风险伴随着企业的一生”,这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管理者处事战战兢兢,企业经营运作如履薄冰,既是企业生存的哲理,也是现代企业运营的真实写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在法律风险方面遭受了巨大损失,这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学会关注法律风险。“在这个法律与商业充分结合的时代,法律运用得当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法律上的失策将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尽管我国电力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电力法律风险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为此,电力企业应该深入研究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类型,创新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策略,为我国在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 电力企业法律风险不同于自然风险和商业风险,自然风险和商业风险都是不可抗性的,企业无需承担责任,但是法律风险则不同,它需要电力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总体而言,电力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解散与设立风险 电力企业在成立时,如果电力企业之前在成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就会为电力企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另外,电力企业解散时,涉及清算、债务承担等也会引发大量纠纷。如果在电力企业成立初期,发起人因为某种原因违反出资义务,或者由于资金短缺而导致发起人出资不足,或者由于出资权利存在不公平而导致利益纠纷,这些都属于电力企业设立与解散风险的范畴。 2、内部权益纠纷 近几年来,由于内部权益纠纷而导致电力企业法律管理出现问题早已成为一大热点。电力企业内部纠纷一直是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如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权益纠纷,股权转让、股权诉讼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内部权益纠纷而出现的法律风险管理问题。甚至会出现由于股东违反公司规定进行股权转让,导致公司对股东进行诉讼等等。电力企业内部纠纷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之一。 3、知识产权风险 从人类的发展过程来看,知识早已成为现当代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产权是规范企业知识范围的重要标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知识产权早已成为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电力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着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当,也给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带来风险。近几年,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官司也是很多,最近的苹果与三星的知识产权案就是最好的证明。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存在风险,严重阻碍着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合同风险 合同是保障电力企业发展的最基本文件,合同在电力企业建立到解散的全过程中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合同风险早已渗透到电力企业各个方面,早已成为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合同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和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由于利益冲突而导致纠纷,当然也包括由于合同主体自身存在问题而产生纠纷。甚至由于合同条款不完善所造成的纠纷,都会演变成合同风险,给电力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企业侵权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很多企业都会出现一些侵权事件,这些侵权事件的发生给企业之间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企业侵权行为以及事件时常发生,为此,加强对电力企业侵权风险的管理早已提上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议程。企业侵权行为中,较为普遍的就是企业的产品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人损伤而侵权,或者企业提供的服务对他人造成侵权。对于电力企业,更会产生特定的具有行业特点的侵权行为,如电网等高度危险行业、发供电企业等容易发生环境污染、人身损害纠纷。 二、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对策探析 1、建立健全电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为了对电力企业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为此,电力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电力企业领导对于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并将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层层传递,使得电力企业所有与员工做好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其次,建立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电力企业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保障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最后,加大对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投入力度,为此,电力企业可以专门设立法律风险管理部门,对法律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电力企业整体运行。 2、加强管理,依法维护企业权益 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内容庞杂,因此,企业应该针对重点出现法律风险的工作部分进行强化管理。为此,电力企业要首先加强合同管理,对于合同的论证、订立以及执行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与控制。同时规范合同管理流程,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另外,电力企业应该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纠纷,积极应对各种应诉,确保案件处理质量。最后,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员法律素质,让全体员工从思想上做好法律风险管理工作。 3、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 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可以将电力企业所存在的法律风险扼杀在摇篮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时,电力企业应该将全体部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负责收集、分析、整理和传输公司法律风险信息,对可能存在法律风险的环节研究制定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另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加强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努力争取他们对于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支持,为做好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4、妥善处理纠纷,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完善和落实由政策法规科统一负责法律事务,相关单位和部门共同配合的案件处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案件处理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在案件处理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从接受送达、案件事实调查、确定人、制定处理方案到调解、上诉、执行、总结归档各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案件处理工作做到了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保证案件处理质量打下科学而又坚实的基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大清理,该废除的必须废除,该完善的尽快完善。 5、积极开展法律风险源研究,从源头上控制法律风险 对于电力企业经常出现的法律风险问题,电力企业相关人员应该积极开展法律风险源研究。 公司应重点对劳动关系、合同管理、安全生产和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源进行剖析,对法律风险源的类别、产生原因和影响程度等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意见。唯有电力企业积极开展法律风险源研究,从源头上控制法律风险,才能真正的做好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保障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高效科学进行。 三、总结 市场经济的特征决定了风险管理是现代电力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内容。各种风险处理不当不仅会演变成法律风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电力企业也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在而临各种挑战与竞争中也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普遍提高了对法律风险预防和管理的重视程度。我国电力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电力法律风险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电力企业的顺利、健康、稳定发展。电力企业应该深入研究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策略,为我国在电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金海燕,刘峰. 对中国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刑玉广,惠璟. 电力企业风险管理探析[J]. 劳动保障世界, 2008(09) [3]韩宝庆. 我国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电力技术经济, 2009(03) [4]陈喜生. 浅谈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与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0(01) [5]朱清. 金融危机环境下电力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探讨[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一、紧紧围绕党的十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要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十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新的要求,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全体干部员工的宪法与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企业的能力,保障社会、企业和员工合法利益。 3.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要围绕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在企业内形成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企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二、大力推进企业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努力增强全员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1.加强重点对象的分类指导。根据领导干部、中层经营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等不同重点对象的特点,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深入,以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带动和促进全员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2.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健全完善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培训、领导班子集中学法、学法情况考试考核等制度,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适时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专项活动。 三、创新“法律六进”工作形式与内容,确保普法活动取得实效 1.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企”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认真制定方案,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载体,丰富内容,创新途径,努力提升主题活动效果。 2.服务企业依法治企重点工作。以“法律六进”为平台,广泛宣传审计、法律、财务、纪检监察协同监督成果与典型经验,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3.推进主题活动深入基层。以“法律六进”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等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进行普法活动, 四、完善普法阵地和载体,积极推进合法合规文化建设 1.加强普法阵地建设。逐步完善企业办公场所法制宣传阵地,建立一线班组法律图书角、规章制度查询平台,为员工提供方便的学法学规场所;充分发挥板报、墙报、宣传专栏、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突出新法律、新制度的解读与宣贯,加强与完善法律培训方式和方法,着力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推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2.创新法制宣传教育载体。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在继承有效传统形式的基础上,适应科技发展形势,不断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利用企业办公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建立覆盖企业的法制宣传网络阵地,通过视频点击、远程教育、互动问答等新媒体作用,加大网络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为干部员工提供快捷的法律信息服务。 3.广泛开展法治文化系列活动。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采用法律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方式,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开展模拟法庭竞赛、依法治企征文、法律演讲、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调考、普法精品课件评比等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4.推动企业制度标准的宣贯与落实。结合制度标准一体化体系建设,在组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创建法治文化产品中,融合企业制度标准的宣传与贯彻,做好企业制度标准的意见反馈,强化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培训,加强企业制度的执行监督与考核,树立合规理念、加强合规管理、倡导合规风气、营造合规氛围,提升企业管理制度标准的权威性与适用性,促进广大干部员工做到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 5.加大对外法制宣传力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自身的宣传,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好企业内外部关注度高、影响大的大型法制宣传活动,扩大企业各级和社会各界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加强对企业学法用法工作情况的宣传报道,注重发现和培育普法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作用,彰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为顺利实施普法规划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五、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1.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企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作用。结合法律资源一体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企业普法依法治企工作机构要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企业法律培训方案

有话要说...